一口气刷完了《漫长的季节》。
这是一部具有电影级精致质感的剧集,一部具有高度文学性的作品。是那种高贵的严肃文学。
【资料图】
我私自给预定年度最佳了。没办法,国内导演的审美到这个段位的,太少了,这个审美不仅仅是美术上的。
做营销、做广告的动不动就喜欢尬吹破圈了,其实只是破了自己的朋友圈。
破圈太难了,《漫长的季节》给出了一个经典示范。对精英圈层要俗得那么雅,对普通人要雅得那么俗,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,总是很难一起打个响指,《漫长的季节》丝滑地做到了。
它像一个盛开在秋日金色阳光下的万花筒,不同的人都能在里面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,影视圈内人可以看到创新的叙事结构、运镜、光影等,文艺青年看到电影的诗性美学,乐迷看到吉他手出身的导演把控配乐的独特魅力,年轻人看到所谓的性张力,普通大众为琐碎日常的东北幽默乐不可支……
作为文案,我想谈谈以文案穿透剧集的审美,极为致命,就像王响的呼啸而过的火车,傅卫军平静而狠绝的眼神,沈墨坚定的杀人的刀。
我一般看电影追剧,第一帧画面就能判断是否值得为之浪费几个小时,那种色彩鲜艳、高饱和度、虚化镜头特别多的片子,十有八九是烂片无疑。如果片子的调色十分克制,片头字幕排版讲究,不会差到哪里去。
文案也是有审美的。
著名作家班宇是《漫长的季节》的文学策划,剧中之诗《漫长的》也出自其手。导演有审美上的高度自觉,从一首诗开始,对全剧的故事、文字、音乐、美术、摄影把控,都保持着极高的诗性标准。
可以说,这首诗以及那些诗一般的经典台词,决定了全剧的审美基调。
漫长的
打个响指吧,他说
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
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
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
吹个口哨吧,我说
你来吹个斜斜的口哨
像一块铁然后是一枚针
磁极的弧线拂过绿玻璃
喝一杯水吧,也看一看河
在平静时平静,不平静时
我们就错过了一层台阶
一小颗眼泪滴在石头上
很长时间也不会干涸
整个季节将它结成了琥珀
块状的流淌,具体的光芒
在它背后是些遥远的事物
布罗茨基老师曾说,诗是人类语言的最高形式,是传达人类体验最简洁的形式。
一首短短的《漫长的》,处处充满了剧情的隐喻,打个响指吧,响是王响的响,响亮的响,火车汽笛的响,青春和暮年的交响,美好事物破碎的回响。
看一看不平静的小凉河,爱情在这里萌芽,爱人也在这里逝去,眼泪跟河一样,永远不会干涸。
诗的文字,简单而深邃的内容,舒缓的韵律和节奏,串起了全剧的审美线索。《狂飙》固然是好剧,但审美上是没有诗性的,注定只能是通俗作品,比起《漫长的季节》略输一筹。
这个秋天怎么这么长,
像过了一辈子似的。
剧集原始剧本叫《凛冬之刃》,后来换了个温暖的名字,用温暖的色彩,抵抗不可抵抗的宿命,讲述最残酷的故事,东北的秋天是很短的,但因了生活的苦难,命运的折磨,让这个秋天比任何一个季节都长,长得像一辈子。
你要写风,就不能只写风,你要写树梢弯下腰,弯成永恒的姿势。
你要写狠人,就不能写他咋咋呼呼横着走路,你要写傅卫军那样的哑巴,沉默不语微微笑,上来就干。
你要写一个人历经漫长的苦难,就不能写他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死熬,你要写他徘徊在美丽的秋天的玉米地里,度日如年。
这雪爸见过,是从过去来的。
在剧集接近尾声的时候,雪下起来了。
历经沧桑的王响说,这雪爸见过,这是从过去来的。漫长的秋天终于过去了。那些本该发生在冬天的事情,在秋天粉墨登场,所有的欢乐和痛苦,所有的遗憾和难以平息的恨,终于化作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,结束了。
过不去的坎,也许释怀了,也许永远过不去。在生命的火车抵达终点之前,生活总要继续向前。
往前看,别回头
我给自己写过一句话:弱鸡永远无法向过去告别。
也许现实不得意,也许往事意难平,我们总要去回顾,再回首。
多少人在王响身上看到了自己,一只生活的弱鸡,却顽强地活着。
年轻的王响骄傲地开着火车,时不时还要“整个响”,生活甜如蜜,殊不知命运的恶魔悄悄向他伸出了爪子,平静的幸福瞬间崩塌。
当他回头看见十八年后的自己,迟暮的王响满脸皱纹,头发花白,步履蹒跚,大声叫着“往前看,别回头”。
这是全局最震撼人心的台词,时代的洪流,冲刷着个人的命运,王响劝年轻的自己放下执念,往前看。
一个宠物,两个废物
《漫长的季节》套了个悬疑的壳子,探讨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,真实还原了底层老百姓的生活。
事实上,那些闪烁着底层智慧的幽默台词,让一部有着高度审美的剧接地气了,感染到了更多的人,也就是破圈了。“秋刀鱼会过期”那样的文艺台词,只能是小众的。
一个宠物,两个废物。
开完火车开汽车,一辈子净玩轮子了。
伦巴,把老太太都快抡上天了都。
你屁股多大这么废纸?耽误你擦嘴啦?
彪子,你太爱学习了。习惯了,用知识武装自己。
弗洛伊德谁啊?他分房了吗?是个学者,不是咱们厂的。
DAN是蛋!那是DNA!
……
豆瓣9.5分,《漫长的季节》值得。
导演辛爽如此年轻,已隐隐有大师之相。佩服。祝福。
更多有趣话题,尽在【顶尖广告】↓↓↓关键词: